汽車車身后焊治具的設計是一門經驗性很強的綜合性技術,在設計時首先要確定生產綱領,熟悉產品結構,了解變形特點,把握制件及裝配精度,通曉工藝要求。只有做到這些,才能對后焊治具進行全方位的設計。
一、生產綱領
生產綱領決定焊接夾具的自動化水平及焊接工位的配置,是通過生產節拍體現的。生產節拍由夾具動作時間、裝配時間、焊接時間、搬運時間等組成。夾具動作時間主要取決于夾具的自動化程度;裝配時間主要取決于沖壓件精度、工序件精度、操作者的熟練程序;焊接時間主要取決于焊接工藝水平、焊接設備的自動化程度、焊鉗選型的合理化程度等;搬運時間主要取決于搬運的自動化程度、物流的合理化程度等。只要把握住以上幾點,就能合理地解決后焊治具的自動化水平及制造成本這對矛盾。
二、汽車車身的結構特點
汽車車身一般由外覆蓋件、內覆蓋件和骨架件組成,覆蓋件的鋼板厚度一般為0.8-1.2mm,骨架件的鋼板厚度多為1.2-2.5mm,也就是說它們大都為薄板件。對后焊治具設計來說,有以下特點:
1、結構形狀復雜,構圖困難
汽車車身都是由薄板沖壓件裝焊而成的空間殼體,為了造型美觀和殼體具有一定的剛性,組成本身的零件通常是經過拉延成型的空間曲面體,結構形狀較為復雜。
2、剛性差、易變形
經過成型的薄板沖壓件有一定的剛性,但和機械加工件相比,剛性要差得多,而且單個的大型沖壓件容易變形,只有焊接成車身殼體后,才具有較強的剛性。
3、以空間三維坐標標注尺寸
汽車車身產品圖以空間三維坐標來標注尺寸。為了表示覆蓋件在汽車上的位置和便于標注尺寸,汽車車身一般每隔200mm或400mm劃一坐標網線。三個坐標的基準是:前后方向(Y向)——以汽車前輪中心為0,往前為負值,往后為正值;上下方向(Z向)——以縱梁上平面為0,往上為正值,往下為負值;左右方向(X向)——以汽車對稱中心為0,左右為正負。
三、裝配精度
裝配精度包括兩方面內容:外觀精度與骨架精度,外觀精度指車門裝配后的間隙面差,骨架精度指三維坐標值。貨車車向的裝配精度一般控制在2mm內,轎車控制在1mm內。后焊治具的設計既要保證工序件之間的焊裝要求,又要保證總體的焊接精度,通過調整工序件之間的匹配狀態來滿足整體的裝配要求。